區章的涵義

元朗西區主要由兩條鄉組成:即屏山鄉及廈村鄉,而兩鄉各有其代表性的建築物,分別是屏山的聚星樓和廈村的鄧氏宗祠。

聚星樓位於屏山鄉上璋圍附近,是香港唯一的清代古塔,由屏山鄧族所建,目的在擋禦來自北方的「煞氣」和鎮鎖洪水。聚星樓呈六角形,據說原有七層,後來因日久失修,頂部四層已毀於颱風,而現存部分約建於二百年前,塔頂則用混凝土重修。

鄧氏祠堂於新界極為普遍,其中尤以廈村鄧氏宗祠最具代表性,而此宗祠亦為廈村鄧族始祖的大宗祠。祠堂的建築為三進式-即由前廳起至後廳,包括有前院、中廳和後院,中廳名為「友恭堂」,而後廳則用以供奉祖先靈牌。整座建築物型式古樸,其內遍懸古雅的牌匾、門聯及名仕墨寶。其中乾隆古碑更為新界社會發展史的珍貴紀錄。據祠內牌匾所載,該祠約建於乾隆十六年,即一七五一年。

聚星樓

鄧氏宗祠

元朗西區童軍會的區章,就是根據上面所介紹的特有古蹟組成。該章面積約為四厘米乘五厘米,兩旁有織邊而沒有托底。白色的邊勾劃出該兩座建築物的輪廓。高的一座就是聚星樓,而矮的就是廈村鄧氏宗祠。

童軍徽下有本區的中、英文字樣,曾經有一段時間,該章的英文字樣錯織為淺藍色,以致放在藍色的底色上面,令它的英文名字「隱沒」起來。

該章由當時的黃健榮區總監於區會成立時,提供構思予同校(聖公會靈愛學校)的美術老師鍾銳祺先生合作設計而成的。